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眾網
|
海報新聞
大眾網官方微信
大眾網官方微博
時政公眾號爆三樣
大眾海藍
大眾網論壇
山東手機報
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2
大眾網
張大衛
手機查看
編者按:
又一個新春到來。人們期待萬象更新,在新的征程中奮發有為。追夢者的腳步從未停歇,從城市到鄉村,從沿海到邊疆,千千萬萬人將汗水灑在大地上。他們見證時代發展,暢享中國機遇,更是中國發展的推動者。
最真實的生活在基層。大眾網·海報新聞堅持“三貼近”,力行“走轉改”,組織編輯記者深入到全國各地,走進不同行業的“戰場”,走進不同家庭的生活,用心聆聽,用筆記錄,用情講述新時代的中國故事。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陳洋洋 張大衛 張一帆 東營報道
“遠來黃河流不盡,望去渤海潮涌生。”萬里黃河,從高原奔流而下,蜿蜒奔騰5464公里,終從東營這個年輕的城市入海。
大河奔騰,生生不息。新的一年,在這片海河交匯創造出年輕的土地上,人們正迎來許許多多的新的幸福故事。
2021年10月20日至21日,習近平總書記深入東營市的黃河入海口、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黃河原蓄滯洪區居民遷建社區等,實地了解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情況。
2022年1月21日,農歷臘月十九,山東省互聯網傳媒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林忠禮帶領大眾網·海報新聞新春走基層的記者,走進黃河灘,來到東營市墾利區楊廟社區和勝利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探訪,一路看變化,聽感悟,探訪黃河邊居民安居樂業、勝利油田創新發展等新故事。
八位幸福院老人的難忘生日
“祝你生日快樂!祝你生日快樂……”2022年1月21日,新春臨近,楊廟社區張燈結彩,在幸福院老年餐廳,一陣陣歌聲和掌聲響起。
八位笑容滿面的老人,在眾人的祝福中,一起吹滅了生日蠟燭。三位社區工作人員,將切好的蛋糕遞到老人們手中。接過蛋糕,幾位臘月生日的“老壽星”樂得合不攏嘴。
楊廟社區為臘月生日的老人舉辦集體生日會
這是幸福院八位老人的集體生日會。“這樣的生日會,社區每個月都會辦一次。因為臨近春節,這次生日會辦得格外熱鬧。”幸福院院長王祝娥笑著告訴記者。
這份生日蛋糕,是幸福院提前送給老人們的一份新年禮物。同天,王祝娥還忙著準備給老人們包小年的水餃,準備“新年餐”。“我們準備包70斤,大約2000多個,給老人們提前過一個熱鬧年。”王祝娥說。
記者了解到,生日前,老人們和全社區1500余戶居民還收到了社區送的大紅的福字和春聯,安居樓上陸續貼起紅春聯。春節前,老人們所在的村莊還會陸續將米面油等新年禮物將送到他們手中。
“感謝黨的政策好,這是我人生第一次過生日,太高興了!”66歲的蓋景獻老人拉著記者感慨說,真沒想到晚年能過上這樣溫暖的好日子。
屋內老人們歡聲笑語,而就在幸福院外不遠,萬里黃河奔騰而過,滾滾向東,流入大海。
“老有所養,老有所樂。”在黃河沿岸的眾多社區中,楊廟幸福院的故事已成為一個樣本。
八位老人過生日的餐廳叫“老年餐廳”,又叫“一元餐廳”。臨近中午,前來餐廳里就餐的老人越來越多。土豆燉排骨、白菜豆腐湯……在餐廳墻上的一塊黑板上,寫著一周的菜譜。
新春臨近,一些獨居老人難免孤單,有了老年餐廳,老人們一起熱熱鬧鬧,邊吃邊聊聊,心情好了,吃得更香。
暖心一元餐的背后,折射出老有所養的大命題。老年餐廳里的熱鬧和煙火氣,也給了獨居的老人們許多溫暖和撫慰。
“春節快到了,我們正在準備新菜譜。老年人牙口不太好,我們的菜,主要是以燉菜為主,一葷一素搭配著來,少油少鹽,保證他們的健康。”王祝娥告訴記者,2018年,楊廟社區老年餐廳正式營業,餐廳主要面向社區60歲以上老年人,他們的子女大多數在城里務工,白天家里無人照顧。
“這樣熱騰騰有菜有肉的午餐,老人只需花1元錢。”王祝娥介紹,10元餐的標準,政府補貼9元,在這里,五保戶、低保戶、脫貧享受政策的老人僅需花1元錢就就能吃飽吃好,還可以享受保健康復、休閑娛樂等各類服務,這些生活在黃河岸邊一輩子的老人們,終于迎來了幸福無憂的晚年。
“我們嘗試‘老有所養’,還嘗試‘老有所得’。”楊廟社區黨總支書記張麥榮說,社區針對老年人年齡大不方便外出務工的情況,11個村共同出資成立了草編、塑編等合作社,還領辦了一些瓜果種植大棚。
楊廟金岸草編合作社技術員張波蘭(左一)正編工藝品
“我們采取的是訂單供應模式,居民按訂單干活,收入是有保證的。”楊廟金岸草編合作社技術員張波蘭笑著說,在草編合作社,有的老人們一邊做草編,有時還一邊開心地哼著小曲。
六口之家的幸福年
“快過年了,我們剛把家里打掃干凈!”臨近春節,楊廟社區居民許建峰正提前忙年,家中窗明幾凈,一片春意。
走進他家客廳,魚缸中幾尾紅色金魚歡快地在水中游來游去,活潑的小女兒穿著新裙子,開心地和記者打招呼。
記者看到,許建峰的書架上,放著他的專業書籍和女兒的兒童讀本等。客廳的一側是廚房,打開冰箱,里面放著肉、菜、蛋、奶等;旁邊是洗漱間,24小時能洗熱水澡。
“從舊平房搬進了漂亮樓房,家里有了暖氣、有自來水,社區還有幼兒園、醫院、超市,咱們這兒的生活可不比城里差!”許建峰笑著說,他家的地暖每方才10多元,物業費才3毛錢,比城里便宜一半多。
許建峰一家住進了寬敞明亮的樓房
“我們全家一年大約能收入十七八萬。”許建峰介紹,盤算一年的收入,一家人也很滿足。他告訴記者,他家是一個六口之家,他在東營一家企業上班,月收入一萬多元;妻子在村里的塑編合作社工作,計件取酬,每月三四千元;父母依托社區的招工平臺常年打零工,還有土地流轉費、父母的老年補貼等。“心里感謝黨的好政策,咱的日子越來越有奔頭了!”許建峰說。
許建峰一家的生活,正是楊廟社區居民生活的一個縮影,也是大河上下億萬人民生活的縮影。
九曲黃河萬里沙。萬里黃河奔騰而來,流入東營境內后,河道左轉彎近90度,折向東北方向,進入了一條長達30公里的“窄胡同”。曾經,這里的人民享受著母親河哺育之恩,也曾飽受過洪災和凌汛的水患之苦。
在黃河灘區,房子曾經是困擾過幾代人的大問題。如今,楊廟社區,實現了從傳統落后農村到生態宜居新社區的轉變。
“我們社區總共建了82棟住宅樓,1446套住房,房型最大的200平方米。”楊廟社區黨總支書記張麥榮介紹,十八大以來,東營市決定實施黃河南展區村莊搬遷改造工程,規劃建設11個新型農村社區。2013年,董集鎮楊廟社區開始建設,2016年底居民歡歡喜喜搬遷入住。
“如今的楊廟社區建有社區服務中心、活動廣場、商業農貿市場等公共設施,天然氣、水、電入戶,地熱資源集中供暖,污水集中收集處理。”張麥榮介紹。
“產業興生活富,土房換新樓。鄉村振興大路寬,前方好奔頭。寒來暑往四十載,幸福握在手……”正如當地歌曲《南展頌》中所唱,如今,黃河岸邊的楊廟社區居民迎來安居樂業,新的一年,還會有更多的幸福新故事在這里上演。
探訪勝利油田“最強大腦”
奮力把論文寫在油田上
大河浩蕩,奔涌向前。
在這片廣闊的土地上,還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埋頭鉆苦干,不肯停歇,奮力把一篇篇論文寫在了油田上。
1月21日,大眾網記者走進勝利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這里,被譽為勝利油田的地質“參謀部”“作戰部”“科技推進器”,也被稱為“最強大腦”。新春將臨,這里的科研人員依然埋頭奮戰在一線。
在勝利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展廳處,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了勝利油區頁巖油勘探開發技術破解世界級難題的故事。
在這里,記者看到了一瓶瓶從地下三千多米采出的頁巖油油樣:黑黑的原油裝在透明的玻璃瓶中,原油十分粘稠,記者把瓶子倒過來,原油也幾乎不會流動。
勝利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的工作人員為記者展示原油油樣
在樣品臺旁邊,大幅科普展板吸引了眾人的注意,這里展示的是研究院在世界領先的技術。
“咱看這個東營凹陷油氣藏分布剖面圖,剖面圖中不同顏色代表不同的地層。斜線代表斷層,萊深斜2井就是要探索灰顏色和橘色代表的孔店組和中生界油氣資源,該井設計井深5653米,已鉆至4768米。”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勝利油區頁巖油勘探開發技術破解了世界級難題,“研究院正進一步探索橘色的中生界古潛山油藏,如果再有新的油氣發現,將揭示勝利深層更大的資源潛力。”
勝利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展示的油樣
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記者來到了研究院的多個重點實驗室。
“這個實驗室是頁巖油的微觀表征與流動模擬實驗室。勝利油田的頁巖油,比國外原油密度大、油稠、難以流動。這么稠的頁巖油國際上還沒有成功開發的先例,我們責任在肩,也有敢擔當的勇氣。”工作人員介紹,頁巖油重點實驗室主要研究富集在巖石里邊的頁巖油,只要解決了其微觀結構是什么樣的,是怎么流動起來的,就可以為下一步的鉆井、壓裂、提高產能提供可靠依據。
大河奔騰,生生不息。幾十年來,在黃河岸邊,一代代的石油勘探開發科研人員,從創業走向創新,用科技為祖國找油。
據介紹,在資源開發上,勝利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的31個研究室(實驗室),建院以來已至少攻關形成20項國內外領先的油氣勘探開發技術,獲專利授權398件。
研究院還曾僅用一年時間取得了至少“4個油氣新發現、5個商業發現和1個新進展”豐碩成果。截至2021年10月28日,勝利油田已完鉆4口頁巖油專探井,其中樊頁平1井創國內頁巖油單井日產最高紀錄,最高日產油171噸,標志著勝利油田頁巖油實現商業產能的戰略性突破。
“把論文寫在油井上,把青春奉獻在油田上。”作為勝利油田石油勘探開發的“最強大腦”,新的一年,這里的科技人員還將奮勇向前,在國家石油工程項目中書寫凌云壯志。